招募指南

人資教室|遠距工作政策:台灣雇主需要知道的相關勞動法令!


近年來,遠距工作已經成為企業吸引與留住人才的重要優勢之一。在 2022 年的 7 月,荷蘭的眾議院更是通過一項法案,決定將 Work from home(在家工作)視為合法權利,欲成為首個將遠距工作賦予法律效益的國家。儘管現在該法案仍須經過荷蘭參議院的核准,但此舉也說明了國家對工作型態轉變的重視,遠距或混合型態的工作模式,不僅是 New normal,還有可能成為合法權益

無論是跨國團隊協作,還是由當地企業提供更彈性的上班方式、進行跨區域人才招募,不可否認的是,遠距工作在台灣已逐漸普及。根據遠見雜誌《2022 青年職場三觀大調查》統計顯示,我們的新世代相對重視生活品質、時間自由、休假等勞動福利,甚至高達 77.2% 的人想有斜槓生活,而這正是遠端辦公極有可能帶來的益處。

既然遠距工作、混合型態的辦公模式有普及化的可能,台灣政府其實也有適用居家辦公的相關的勞動法規,身為雇主或高階經理人可以儘早認識這些法令,對未來聘雇人才、或進行遠距人事佈局的時候總是無往不利的。

然而,許多雇主也開始關心:如果員工選擇遠距辦公,是否仍適用《勞動基準法》?工時、加班費、職災責任要如何計算?這篇文章將以台灣的人資管理與台灣勞動法令的角度切入,帶你掌握遠距工作的法律規範,協助雇主在導入彈性工作制度時,既能符合勞基法要求,也能兼顧企業彈性與員工權益。

 

遠距工作是否合法?台灣勞基法這樣規定

遠距工作是否適用台灣勞基法?居家辦公合法嗎?《勞動基準法》第 10-1 的「調動五原則」雇主可以調動人才到指定地點工作,且人才應當配合。因此遠端上班與居家辦公,同樣適用於勞基法之規定。

雖然調動人才到不同地點工作並沒有違反勞基法,但建議雇主要求人才遠距辦公前,採「先討論後執行」的方式,未來在進行人才招募時,也能事前詢問人才對於轉換遠距辦公的看法,或保留混合辦公的權利。

 

遠距辦公的工時與出勤規範:勞基法怎麼規定?

遠距工作並不意味著工時彈性,《勞動基準法》第 30 條第一款規定,員工每日工作時數不得超過 8 小時,每週 40 小時,每工作 6 小時需有 30 分鐘以上的休息時間,居家辦公、遠距上班同樣適用

而依據《勞工在事業場所外工作時間指導原則》雇主須詳實記載勞工出缺勤紀錄,並保存五年。即使在居家辦公,人才的工時紀錄同樣需要追蹤,無法省略。

 

遠距辦公的設備和軟體費用誰負擔?

如果在履行勞動契約前,沒有事先談好遠端辦公所需用到的設備軟件(如:筆記型電腦、Office 軟體等),公司不得讓勞工自行承擔購買工具的費用。反之,照《勞動基準法》勞動契約第 7 ,有關勞動契約應依本法規定約定之事項第6款:「勞工應負擔之膳宿費及工作用具費」,若雙方皆同意勞方自行購買工作所需的用品,則不牴觸規定。

遠距工作是否適用台灣勞基法?居家辦公合法嗎?據《勞動基準法》第 10-1 的「調動五原則」,雇主可以調動人才到指定地點工作,且人才應當配合。因此遠端上班與居家辦公,同樣適用於勞基法之規定。

遠距工作中的資安問題,台灣法規是否有保障?

在遠距辦公中,雇主時常遇到的困境也包含資安問題,關於公司的機密資訊或是遠端軟體協作的資訊安全議題,台灣是否有相關法規來保障?雖然台灣現行法規並沒有針對遠距資安的法規,但雇主可以透過和人才簽訂相關的保密合約,無論在入職前簽署、或是入職後補簽署皆可。以此保障企業內部的資訊安全。在硬體、軟體方面,也建議企業透過第三方資安工具來強化防護機制。

讓 Slasify 簡化您的遠距人事流程

上述的提及的勞動法令,相信對台灣的招募、用人主管並不陌生,然而社會變動快速,當工作模式遇到改變,法令無法隨即應變之時,就需要多加留意政府公布之訊息與法條解釋。更何況如果您有意在海外進行招聘,需要面對的,還有他國的勞動聘雇規範。

Slasify 的服務便是為此而生,透過 EOR 跨國名義雇主服務,我們協助雇主跨國遠距人才聘雇的所有流程,您只需要找到屬意的人才及國家,剩下像是薪資結算、當地相關的勞動規定,都將由 Slasify 為您把關,簡化您佈局海外人才的繁瑣流程!如果您有任何相關需求,歡迎和我們專業的團隊聯繫

【遠距工作台灣法規 FAQ】重點整理

【遠距工作台灣法規 FAQ】重點整理

Q1:遠距辦公是否適用《勞基法》規定?

適用。遠距辦公、居家上班等皆符合《勞動基準法》第 10-1 的「調動五原則無論員工是在公司辦公室、居家工作,或採取遠距模式,同樣受到《勞動基準法》保障。

 

Q2:遠距辦公的工時無法有效追蹤,如何兼顧彈性與法規?

配合上述提及的線上工時追蹤工具,可增加人才與雇主間的合作默契與信任。常見方式有:線上打卡、電子簽到、工作日誌。

遠距工作不代表工時彈性,若超時工作,仍需計算加班並給付加班費。人資也需留意遠距員工是否能確實休息,避免變相延長工時。若人才有加班需求,雇主應賦予人才申請加班的權利,但不鼓勵讓他們超時工作,可參考《勞工在事業場所外工作時間指導原則》第 2 條第五款規定,電傳勞動者(遠距工作者)「加班」需事先申請。

Q3:遠距辦公如果加班怎麼辦?法規如何規定?

遠距工作不代表工時彈性,若超時工作,仍需計算加班並給付加班費。人資也需留意遠距員工是否能確實休息,避免變相延長工時。若人才有加班需求,雇主應賦予人才申請加班的權利,但不鼓勵讓他們超時工作,可參考《勞工在事業場所外工作時間指導原則》第 2 條第五款規定,電傳勞動者(遠距工作者)「加班」需事先申請。

 

Q4:遠距辦公出勤紀錄怎麼做才合乎勞基法的規定?

根據《勞工在事業場所外工作時間指導原則》,雇主應紀錄人才之工時,並保存五年。若人才以遠距模式工作,紀錄工時的方式不限傳統打卡,可用電子簽到、線上打卡、通信設備協助記載,包含以下但不限:

  • 行車紀錄器
  • GPS 紀錄器
  • 電話
  • 手機打卡
  • 網路回報
  • 客戶簽單
  • 通訊軟體
  • 其他可供稽核之工具

只要能提供輔助證明工時的相關紀錄即可。

Q5:遠距辦公期間如何計算加班費?

根據《勞動基準法》第 24 條規定給付加班費。遠距辦公的加班費計算方式,應依照企業仍需依法支付加班費或補休。建議企業搭配數位考勤或任務追蹤系統來佐證。

Q6:如果在家工作中受傷算不算職災?

目前尚未針對「在家工作」、「居家上班」明定相關職災法條,但可參考職業安全衛生法第2條第5款。如果要認定在家辦公時的受傷為職災,通常要能證明以下幾點:

  1. 勞工是受雇主指派於居家工作
  2. 在提供勞務過程中發生事故:受傷必須是在做工作相關的活動中受傷
  3. 具有業務起因性/業務遂行性:受傷的原因需要與操作工作業務高度相關並具備因果關係
  4. 達到通報義務:若確認為職災,雇主有責任在 8 小時內向地方勞動檢查機構通報。

成立工作室為跨國遠距工作的雇主開發票?要繳稅嗎?

延伸閱讀:

 

參考資料:

Similar posts

订阅邮件

第一时间获取全球用工趋势和区域合规更新,助力您的业务领先一步。